1、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20周年庆典
2013年2月25日春暖乍寒之际,国内著名的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迎来了建厂20周年庆典。该公司1993年初成立,历经20年的卓越奋发,从最初的10余名员工、几百平米简陋厂房启程,在公司创始人汤子康的带领下,奋发图强,研发生产出了拥有自主品牌,誉满行业的印刷电机,开发了一系列满足市场的焊接送丝机。且在业绩卓著之时,经过3年投入和攻关,再创佳绩,开发出了又一关键产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印刷电机,实现了焊接送丝机上的“中国芯”梦想。
在本次庆典活动中,该公司还汇报了自主研发的又一精品——机器人核心RV减速器的成功研发。解决了机器人关节的设计、加工、装配等技术难题。该产品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小批量生产后市场供不应求。
经过20年的潜心研发,该公司已成为拥有2500平米现代化管理的厂区和自主知识产权高端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电焊机行业拥有极高的信誉和影响力,产品行销海内外。
2、成都熊谷产品助力我国航天事业
成都熊谷加世电器有限公司研发的HFC-200 焊接设备于2013年2月23日迎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某基地领导和专家的现场验收,且已通过专家组的严格验收。该产品系该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开发,专用于提高我国航天运载火箭焊接水平的新产品,研制历经半年。目前正投入实际产品制造现场使用以进一步验证。
3、第三届中国焊接摄影大赛优秀作品集正式出版
由成都奥力焊研行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办,国内知名专业刊物《现代焊接》和权威行业网站“中国焊接资讯网”共同主办的中国焊接领域唯一工业类艺术作品展——中国焊接摄影大赛, 历经六年,已成功举办了3届(两年一届),已然成为我国焊接领域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大赛以不同角色与角度,展现了中华大地火热的经济建设场面,热情讴歌了焊接战线指点江山的中国焊接人,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焊接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实力。
在2008年和2010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12年1月“焊研科技杯”第三届大赛再次启动,经过了9个月的策划、征集和评选, 大赛于9月落幕,共征集来自22个行业、408位作者的近千幅作品。官网访问量过十万,单幅作品最高点击率达4.6万次。有企业还与大赛组委会联系,对部分喜爱作品洽谈有偿服务业务。
大赛作品经过专家评审和大众网上投票,评出了各项奖励,并从近千幅作品中挑选出优秀作品约50幅,且在国内两大焊接专业展会上进行了展示,吸引了大量观众,赢得了极高的赞评。
本届大赛作品从数量、质量和艺术性上,都较前两届有极大的提高。为让这些作品与广大焊接工作者见面,大赛组委会于2013年5月经精心设计,以精美影集形式正式出版,向焊接行业、用户行业的摄影爱好者发行。因印刷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更多观众的要求,如企业和爱好者感兴趣可来函购买。
4、全国电焊机标委会六届三次会议暨标准审查会在成都召开
2013年4月22~24日,全国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六届三次会议,会上审查通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阻焊机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审议了标委会秘书处关于“电焊机标委会2012年工作总结”,确定了2013年标委会的重点工作项目。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电弧焊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标宣贯会。来自全国各地学校、检测机构、生产企业等93名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电焊机标委会秘书处对该标准部分条款进行了详细讲解。还就各种能效指标的检测方法,检测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检测设备,供电网络等的要求进行了讲解。
5、第18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在沪盛况依旧
全球两大焊接展之一的国际焊接专业盛会——北京·埃森展于2013年6月18日在上海市火爆展出。尽管近来全球经济低迷,但这届大会仍然盛况依旧,来自世界各国和国内的焊接展商们云集大会。大会共设8个展馆,展出面积达9.6万平米,参展企业达510多家。展品琳琅满目,论坛及技术交流活动多达12场,内容丰富,技术含量极高。大会共吸引观众达2万人,4万人次到会参观。
本届大会特点如下:1、高技术的焊接机器人及工作中心成为本届大会的最主要和耀眼的亮点;2、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已成为行业的主题,一大批高、新、特、精品产品吸引观众;3、企业营销服务再上台阶,市场竞争仍不断攀升,大会现场、展商以各种新、细的创新模式, 提升营销力。4、行业新成员仍不断闪现。在当前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效益受损的情况下,大会上仍展现了不少新、大企业, 并以大手笔进入行业,进入市场,为市场又增添了几分竞争力。
6、中国首台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系统推介会在京召开
由中航工业制造所所属的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搅拌摩擦焊中心)承办的“中国首台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系统推介会”,于2013 年7月8日在京召开。
会上,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和库卡(KUKA)公司代表分别就中国摩擦焊技术及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技术做了主题报告。介绍了从2012年开始,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和德国库卡机器人集团就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系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战略合作。针对传统龙门式搅拌摩擦焊设备难以满足空间更复杂曲线轨迹的焊接技术难题,利用重载机器人的高柔性、多自由度的特点,实现了高精度搅拌摩擦焊,扩展了应用领域,具有应用发展的重大意义。
会议期间,还就以北京赛福斯特技术公司为主体成立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工程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出席了会议。
7、中德“绿色连接材料和再制造”双边研讨会在京召开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德科学中心资助,北京工业大学主办,材料学院承办的中德“绿色连接材料和再制造”双边研讨会于2013年7月15~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绿色焊接材料和再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交流,对中德双方在该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会议还邀请了韩国、德国、美国及国内相关学科的大学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作为特邀嘉宾做了“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及其创新发展”的报告。
8、长沙华恒叉车机器人焊接柔性生产线成功下线
2013年9月9日,我国第一条叉车机器人焊接柔性生产线在长沙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全体员工手中成功诞生。
据悉, 该生产线只需7~8位工作人员围着两台高达3米多的机器人进行最后发货前的出厂测试,其他工位均由机器人代替。整条线只需两人操作,单班规划产能5000台/年。使用7 套机器人、机器人抓手两套。而未上线前人工焊接需要焊接技师65人。
9、上海厂校结合成功研发新型数控逆变气保焊机
焊接机器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急需高效焊接、智慧焊接和环保焊接的有效装备,但研制与之相匹配的数控逆变焊机是其关键难题之一,2013年8月,上海东升焊接集团经上海科技成果促进会牵线,与在逆变焊机和数控焊机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实力的海河大校对接,达成了联合攻关协议。经3年的共同努力与攻关,与2013年6月成功研制出为焊接机器人匹配的MIG-500数控逆变气保焊机。并于8月28日通过专家组对样机的验收鉴定。
目前,该焊机已申请并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其中1项为国家发明专利,4项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另外2项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该焊机是我国焊机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成功范例,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10、《现代焊接》杂志独具匠心,为行业系统推荐国内知名实力焊接专业院校
为面对我国焊机制造业的现状——由于是其它工业的工具行业,故行业自身为中小型,生产能力有限,研发创新能力更有限,除少数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外,大多企业为应付市场,应付生存,在研发新产品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都十分有限,造成技术进步缓慢,新产品推出和进入市场十分困难,从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不少企业为此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随着我国大学焊接技术研发的发展,在不少大专院校存在着巨大的人才和技术力量。不少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躺在档案室,久久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产学研严重脱节。为改变这一现象,为企业解决创新困境,为现有院校科研成果尽早走出实验室,为科研人员找到用武之地,《现代焊接》杂志社根据自身多年行业经验和人脉关系,决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产学研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为行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经精心策划,从2013年元月第一期开始,决定每期推出焊接院校推荐栏目。与国内知名院校协商,每期详细推荐一家大专院校,主要介绍该院校的历史、现状、实力以及多年来取得的各项焊接技术和产品成果,当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已取得的焊接相关专利。以期让企业充分了解和认识,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相互沟通协商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2013年第1期至第12期,已推荐了以下12个大专院校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